貝寧是非洲的一個古老國家,早在16世紀(jì)前后境內(nèi)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許多小王國和酋長國家,18世紀(jì)的阿波美王國曾經(jīng)鼎盛一時。盡管貝寧僅是一個500多萬人口的非洲小國,但全國擁有40多個民族,風(fēng)俗禮儀紛繁多樣,獨具特色。貝寧人的姓名構(gòu)成呈多樣化,一個姓名的取法、大體有這樣幾種情況:根據(jù)排行取的名字,如那哥族的“沃盧”是第一個孩子,即老大;“奧英洛拉”是第二個孩子,即老二;“比奧”是第三個孩子,即老三等。根據(jù)出生的時間取名。取親朋好友的名字。取自己祟拜者的名字。取法文名字,如“塞勒斯丹”,因這個國家長期受法國文化的影響而使不少人為在自己的姓名中加上一個法文名字感到自豪。分析貝寧的姓名特點,一個人姓名的基本內(nèi)容是相似的,即姓、名、父名,有差異的是這些基本內(nèi)容的排列順序有所不同,如那哥族人的姓在前,名在后,如“沙比·奧英洛拉·塞勒斯丹,“沙比”是姓,“奧英洛拉”是名,“塞勒斯丹”是法文名。
貝寧居民的姓名大多有著某種含義,例如松巴族人名字里多含有“上帝”的意思,如“溫德布則”意為“上帝所恩賜”,“溫德胡尼”意為“上帝的禮物”,“溫德拉帕塞”意為“上帝是真理”,“吉斯溫德塞帕”意為“上帝有道理”等。松巴族人見面,總是問候時不忘呼叫對方的姓名,如“溫德布則,您好”,“溫德胡尼,您近來身體健康嗎”等。
貝寧人的稱謂同樣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如爸爸一詞不僅用于稱呼父親,而且用于稱呼叔叔、伯伯、舅舅等與父親同輩的男人;同樣,“伊姬”一詞不僅用以稱呼母親,而且用于稱呼與母親同輩的大媽、大嬸等。“阿拉”一詞則用于稱呼同輩人,如兄弟、姐姐、表兄妹、表姐妹和姨兄弟、姨姐妹等;“奧科利”用于稱呼所有與自己同輩的男人;“奧比利”用于稱呼所有與自己同輩的女人。“埃格朋”可用于稱呼與自己同輩但年齡大于自己的男人,如哥哥、表哥、大哥等;“阿布洛”則可用于稱呼與自己同輩但年齡小于自己的男人,如弟弟、表弟等。“奧莫”可用于稱呼不分男女的晚輩、子女、侄子女、表侄子女等,也可用于稱呼傭人、雇人、侍從等。“爸爸——拉”是祖父、祖伯父、祖叔父的稱呼;“伊姬——拉”是祖母、祖伯母、祖叔母的稱呼。埃維族人稱父親為“佛佛”,稱母親為“伊姬”“達”“達達”等。
貝寧人熱情好客,遇見外賓總顯得彬彬有禮,講究禮貌,稱呼對方“先生”“閣下”“夫人”“女士”“小姐”等。他們見到男性客人總是握手問候致意,對女性客人則是含笑、點頭、躬身表示問候和歡迎。外國客人見到貝寧人,不論是否知道對方的姓名,均可分別對男性或女性分別稱為“先生”或“女士”“夫人”“小姐”等。在社交場合,可以主動伸手同當(dāng)?shù)氐哪惺课帐謫柡颍瑢τ谂縿t是微微鞠躬表示問候;若對方是自己所熟悉的朋友,問候時也可以稱呼對方的姓名,如“溫德布則,很久未見到您啦,近來身體好嗎”;如果對方有擁抱親吻的表示,則應(yīng)當(dāng)熱情地與對方進行擁抱親吻,但外來客人親吻的方式多是以自己的面頰輕輕貼一下對方的面頰,拒絕對方熱情擁抱親吻的表示是很不禮貌的行為。
|